当前位置: 首页 >老歌欣赏 >这些熟悉的流行音乐里的古典音乐元素你都能听出来么?

这些熟悉的流行音乐里的古典音乐元素你都能听出来么?

2023-05-10 14:56:27

是否觉得交响乐太过严肃?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流行音乐在古典乐迷眼中有时也不够严谨大气?


NO!!他们从来都不是对立的!音乐是相通的,更何况古典音乐在几百年前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呢。


我们听的流行音乐中很多作曲都有参考借鉴到古典音乐的元素,或许平时没注意,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吧


流行音乐中的古典音乐元素


如果说把SHE和古典音乐结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不想长大》,大家伙儿应该都知道这段是引用了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


1
SHE《波斯猫》VS 凯特尔贝《波斯集市》




这音乐开头是不是似曾相识呢?好吧又是SHE的主打歌之一——《波斯猫》,不仅前奏神似,而且里面的唱段居然是波斯猫的副歌旋律!

In a Persian Market》是由英国作曲家Albert William Ketelbey(凯特尔贝)于1920年作成,通译为《波斯集市》。乐曲开始,急促的短笛声和铃声由弱渐强,后来连管乐也加入了演奏。这一段完全是进行曲的风格,听起来好比一队商人从远处走来进入繁荣的集市。紧接着是雄壮的男声合唱,将市场的气氛烘托到了高潮。合唱结束后,是由弦乐领奏的一段优美柔和的乐曲。仿佛一位美丽的公主来到这个喧闹的集市。突然公主的目光被一群杂耍艺人所吸引,音乐也因此变得俏皮而幽默。后一段音乐稍显低沉,那正是跟随公主的官员。紧接着是开头男声合唱的重现。其后是公主主题的重现代表着公主回宫。在公主离开后,乐曲重现的是最开始商队的主题,不过这次是由强减弱,代表商队渐行渐远。最后集市渐渐归于平静。此曲为凯特尔贝最著名的作品之一,a小调,中板(Moderato),巧妙地使用东方调,将波斯集市的热闹情形生动形象地用音乐描绘出来。更有意思的是,全曲中只有两句歌词,"Baksheesh, baksheesh, Allah! "和"Empshi! Empshi! Empshi! ,施舍点吧!后一句则是商人和公主的侍从们吆喝着驱赶这些乞丐。所以开头那雄壮的男声合唱其实就是乞丐的主题啦哈哈~看来波斯乞丐的气势丝毫不输给咱们的丐帮呐!




2
杨丞琳《庆祝》VS 埃尔加《爱的礼赞》


“每个梦都得到祝福,每颗泪都变成珍珠,每盏灯都想许愿的蜡烛,每一天都值得庆祝……”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唱出来了呢( ̄▽ ̄)这首小曲名为《爱的礼赞》(Salut d'Amour),亦译作《爱的问候》及《情人的问候》,其实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送给妻子的新婚礼物(音乐家的生活真是浪漫得一塌糊涂啊啊QvQ)~1888年夏,Carice和Elgar准备结婚,埃尔加去度假,临行前艾丽丝送给埃尔加一首诗"Love's Grace",作为回应,埃尔加旅途中作了一首短曲,便是这首著名的爱的礼赞,原名为"Liebesgruss"(Love's Greeting),献给Carice。本曲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轻松而典雅。 乐曲为典型的ABA三段体加一个尾声构成。A段主题为E大调,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饱含深情的旋律,恰似来自情人的绵绵情话;乐曲的B段主题转为G大调,柔美的曲调中多了一丝哀怨的情调,经过带有泛音色彩的华丽过门,乐曲又回到A段,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全曲在A段主题的变奏形式下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是情人还在喃喃私语。其实在梁洛施的《先苦后甜》中也引用了这首曲子。



3
4 in love《一千零一个愿望》VS 佩搓尔德《G大调小步舞曲》



一千零一个愿望》中小步舞曲的旋律实在太熟悉啦,

巴赫作品中有不少小步舞曲,最著名的就是《G大调小步舞曲》(Minuet in G),然而,经考证这首乐曲的作者并非巴赫本人,而是佩措尔德(Christian Pezold)。这首乐曲选自《安娜·玛格达琳娜的笔记本》,安娜·玛格达琳娜(Anna Magdalena)是巴赫的第二任妻子,巴赫将她喜欢的乐曲编入这部“笔记本”里,供教学和家庭娱乐之用,其中大部分并非巴赫所做。由于都是与巴赫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这些曲子的创作风格与技法十分接近。这首《小步舞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由后人编的《巴赫初级钢琴曲集》把这首《小步舞曲》编在卷首,它几乎成为每一个初学钢琴的人必定要练习的曲子。



4

范晓萱《我要我们在一起》VS 格里格 《安妮特拉之舞





其实《我要我们在一起》的前奏引用的是格里格的《培尔·金特》(Peer Gynt)第一组曲中的《安妮特拉之舞》(Anitra‘s Dance)。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应邀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诗剧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其中,《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5
蔡依林《离人节》VS 肖邦《离别》



离人节》前奏引用的便是肖邦著名的钢琴练习曲《离别》(练习曲 作品10之3)。据说肖邦19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位华沙音乐学院的女性同学葛拉柯芙丝卡,她是一位亭亭玉立,有声乐方面天赋的美丽姑娘。肖邦因为从小就很胆小,始终不敢向她倾吐爱意。当他决定远离祖国前往巴黎时,在葛拉柯芙斯卡的面前,弹奏了这首缠绵、幽怨的钢琴曲,向这位美丽少女告别。曲中那段充满爱慕、悲戚而且非常美丽的主题,肖邦自己也曾坦白:“像这样优美的旋律,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写过,恐怕以后也不会这样了。”肖邦用如此凄美的旋律,向祖国、向爱人道别,流露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而陈珊妮、田馥甄的《离别曲》用的就是这首练习曲的主旋律。



6
刘若英、黄立行《分开旅行》VS 德利伯《花之二重唱》(选自歌剧《拉克美》)


分开旅行》前奏和间奏中的女声二重唱源自法语歌剧《拉克美》中的《花之二重唱》。拉克美(Lakme),三幕歌剧,贡迪内与吉尔里合作编剧,法国作曲家德利伯谱曲,于1881年完稿,被认为是杰出歌剧之一。此剧与《阿伊达》及《蝴蝶夫人》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着奇异的东方色彩。剧情取自法国剧作家贡迪内的戏剧《洛蒂的婚礼》:。尼拉坎塔憎恨英国人,趁两人见面之际,。幸得拉克美挽救,,两人得以相聚。此时英印战争迫在眉睫,,拉克美服毒自尽,酿成悲剧。“在白色茉莉织成的穹顶之下,玫瑰花交织在其中,河畔上的满布着娇笑的黎明花朵。轻轻地飘浮在其迷人的波浪之上,随着河水起伏,乘着波光来去,一手迎向河岸,春天睡着鸟儿高歌。”这是拉克美一剧中著名的花之二重唱。此曲出现在第一幕中一开始,正当父亲在训斥众婆罗门教徒要憎恨英国人时,他的女儿拉克美则不经世事地在花园中散步着,她和自己的女奴玛莉卡于是对着茉莉花所织成的穹顶唱起了这首幸福的二重唱。这是由女高音和次女高音所演唱的著名歌曲。就是在这首歌中,,悲剧的种子就在此萌发。



7
五月天《纯真》VS 贝多芬《欢乐颂》



五月天的粉丝你们在哪里!!!尖叫呢!掌声呢~!间奏中欢乐颂的旋律不用说都能听的出吧。。。《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贝多芬本人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终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欢乐颂就出现在终曲乐章中,这个乐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欢乐颂”主题,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整个交响曲的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



8
林俊杰《灵魂的共鸣》VS 帕格尼尼《随想曲》


灵魂的共鸣》前奏用的实际上是由李斯特将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随想曲改编的钢琴版本,收录于《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中,而这首歌中的钢琴部分是我国著名钢琴家朗朗演奏录制的。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首随想曲为a小调,2/4拍,结构为一主题、八变奏和一尾奏。主题简洁而明朗,奏出活泼而轻快的曲调。接下来的八段变奏,以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跳跃的琶音、有力的和弦、复杂的音程、连续的仿音阶与半音阶等,有机地结合小提琴多种高难度技巧,如迅疾的右手拉奏配合左手快速拨弦,畅快而富有弹性的自然泛音与人工泛音,超八度的音程以及高把位的快速演奏,等等。而李斯特在改编时也发挥了钢琴的特性------宽广的音域,对比鲜明的音色,使得原曲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音响和更加辉煌的效果。这个主题非常有名,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都根据它写出了杰作。



9
卓亚君《洛丽塔》VS 贝多芬《致爱丽丝》



洛丽塔》这首歌把古典和流行融合地非常巧妙,《致爱丽丝》应该是贝多芬钢琴小品中知晓度最高的一首了。作这首曲子的时候贝多芬已有四十出头,而“爱丽丝”的来源却众说纷纭。较为广泛的说法是这是贝多芬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可能是伊丽莎白的昵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贝多芬和伊丽莎白的岁数相差甚大。而小说《Lolita》讲述的也是中年男子亨伯特恋上14岁洛丽塔的故事,所以是否创作歌曲《洛丽塔》时引用《致爱丽丝》是不是有上述原因呢?



10
Era乐队《The mass》VS 奥尔夫《噢,命运女神》



The Mass》以德国知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最受盛赞的作品《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中的《O Fortuna》为基础,由“Era”现代乐团所唱的。有段时间网传《The Mass》就是德国武装第一装甲师的军歌《SS闪电部队在前进》,后来被辟谣了。不过确有二战期间德国武装第一装甲师军歌改编于布兰诗歌的说法(虽难以考证),故导致调子相似而张冠李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可能同曲,一定异工。或者说他们只是各自都从Carmina Burana吸取了一些元素。而据说真正的德国武装第一装甲师战歌叫Panzerlied,作者是Von Oblt.Wiehle。


抽取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主题进行现代流行音乐的二次创作,已是流行音乐创作中一种很常见的手法,多种元素碰撞出的火花会让音乐变得更为丰富,除了上面介绍的几首歌外,你还听出哪些呢?




来听听几百年前的流行音乐?


暑期特别策划

分享德国音乐教育成果

聆听明日柏林爱乐之声

德国唯一国家级青年交响乐团

柏林爱乐后备军

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

公开课+音乐会

2015年7月26日,15:00

山东省会大剧 院音乐厅

票价380/280/180/80/50元

微信抢票380元低至66元

非儿童专场,1.2米以下儿童谢


绝入场,1.2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

导赏

德国资深音乐教育家开讲

德国人怎么学音乐

演奏

古典交响曲 普罗科菲耶夫

Classical Symphony Serge Prokofiev

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Piano Concerto No.3 Beethoven

中场休息-Pause-

阿帕拉契之春 科普兰

Appalachian Spring Aaron Copland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门德尔松

Sinfonie Nr. 4 ‘Italian’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德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

指挥:帕特里克•朗格

钢琴:赫伯特•舒赫

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Germany

Patrick Lange, Conductor

Herbert Schuch, Pianist


本文文章来源:上海大学合唱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