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流行乐坛 >八十年代的美国流行音乐到底有多火?

八十年代的美国流行音乐到底有多火?

2023-05-10 14:56:27


迈克尔·杰克逊、惠特尼·休斯顿和“王子”先后去世,八十年代的美国流行音乐越来越接近“传说”了。


根据八十年代最畅销专辑的大致先后顺序排列


作为MJ和王子的同龄人,麦当娜仍然在一个人苦苦维持着他们那一代人的荣耀,但时间也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虽然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可以很容易获得八十年代的各种资料,但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仍然像“中世纪”一样神秘。



在音乐产业从实体向数字乾坤大挪移的当下,暮然回首,我们会发现,1980年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


不可一世的天王天后,不能超越的唱片销量,不拘一格的另类摇滚,不可思议的音乐电视,这一切构成流行音乐史上前所未有的精彩。


毫不夸张的说,那是一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年代,整个流行音乐都似乎要在十年内彻底燃烧殆尽。


至少迈克尔·杰克逊就把最好的自己都留在了八十年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这么几件事情影响了整个八十年代美国流行音乐的走向。


第一件事是反迪斯科运动


七十年代末,因为迪斯科实在太火了,美国白人群众表示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自发地组织起来各种抵制迪斯科。


工农兵不听迪斯科,电台DJ不放迪斯科,团结一起力量打倒迪斯科。


“反迪斯科”既终结了“迪斯科时代”,也让迪斯科产生了分化——迪斯科不再只是一个潮流,也是一件很酷很叛逆的事情,朋克和迪斯科结合,就有了后来的New Wave,合成器的广泛使用又催生出了Synth-Pop。


Synth-Pop成为八十年代主流音乐的基本审美取向。


第二件事是1981年MTV电视台开播


作为一个专门播放音乐视频的电视频道,MTV开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带来音乐传播的革命。


电视杀死电台明星,音乐视频对受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后来帮迈克尔·杰克逊创造了“《颤栗》神话”,也帮麦当娜成为“流行天后”。


第三件事是电台的“碎片化”


这可能是比较少被关注的一个点。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FM(调频)电台逐渐取代了AM(调幅)的统治地位,电台越来越多元化和分众化,以Top40为代表的主流渠道式微,加上MTV的影响,音乐传播就真的“革命”了。


除此之外,八十年代还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说唱音乐的兴起,只不过,这种音乐要在20年后才逐渐走向流行链的顶端。


另外,摇滚乐在80年代也有长足的发展,这些以后有机会再细聊了,今天主要聊聊“大流行”。




八十年代开始,整个唱片业莫名衰退。1980到1982年间,唱片出货量减少了5000万,导致1982年8月中旬主流唱片公司发生了大规模裁员。


史称“黑色星期五”。


有人将此归罪于电子游戏的兴起和电台的碎片化。1982年,《新闻周刊》杂志甚至预言:


在碎片化的音乐市场里,不会再有一呼百应的超级巨星!


仅仅一年后,就被迈克尔·杰克逊打脸了!




在这背后,MTV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反迪斯科运动”造成了种族主义抬头,黑人的音乐遭到白人电台普遍抵制,虽然FM电台的兴起,为黑人歌手带来了自己的传播渠道,但也加固了“反迪斯科”所造成了“黑白隔阂”。


为了让白人电台愿意播歌,《颤栗》专辑的第一主打选择了MJ与保罗·麦卡特尼合唱的《The Girl Is Mine》。


在电台碎片化的情况下,能打破这种隔阂的只有电视了。




所以传闻中迈克尔·杰克逊的公司为了让MTV播放MJ的MV用尽了各种手段,不过MTV说自己是主动播放的。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的公司最终没能搞定MTV,结果会是怎样?迈克尔·杰克逊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像Rick James那样的一个“小众巨星”。



不过,MTV电视台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播放了迈克尔·杰克逊的《Billie Jean》,这成为流行音乐历史的转折点。


MTV首播之后第四天,《Billie Jean》登顶Billboard Hot100单曲榜,成为两年来第一支完成此壮举的黑人快歌。随后的单曲《Beat It》也成为了冠军单曲,而且《Beat It》登顶的时候《Billie Jean》仍然停留在Top10。


1983年,MJ在NBC举办的摩城25周年电视纪念特辑上首次展示了“月球漫步”,4700万观众收看了这次节目,这次表演让杰克逊登上了事业顶峰。




电视成就了MJ后来的唱片销量奇迹,也让黑人重新回到美国主流音乐的焦点,并从此再没离开过。


对于谁是第一个登上MTV的黑人巨星,歌迷们有一点争议。因为有纪录显示,在《Billie Jean》之前,MTV曾经播放过“王子”的MV《1999》,并且也帮王子卖出了数百万张专辑。



虽然MTV播放了《1999》的MV,但由于受到白人电台的抵制,《1999》未能全面开花


不过,1984年属于“王子”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MJ在年初的格莱美颁奖礼上一口气抢走八个奖杯,但凭借自己主演的电影《Purple Rain》及其原声唱片,王子在1984年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同时拥有冠军专辑、冠军单曲和冠军影片的歌手。


《Purple Rain》电影票房高达6800万美元,唱片总销量超过2200万张,成为王子和MJ掰手腕的资本。



野史记载,麦当娜最初北漂到纽约的时候兜里只有几十美金,第一个晚上全靠好心的陌生人收留,成名前一度翻过垃圾箱搵食。



但是,到了1984年年底,麦当娜发行第二张专辑《Like a Virgin》的时候,她已经势不可挡了。


这个时候,MTV又适时地做了“好事”。


1984年9月14日,麦当娜在MTV颁奖礼上首唱《Like a Virgin》。


而《Like a Virgin》专辑中的热门金曲《Material Girl》让麦当娜成为全世界物质女孩的“标杆”,并由此延伸出了种种热议和仿效。


麦当娜要的就是热议。在白人中产阶级听众疯狂反对迪斯科的同时,出身贫寒的麦当娜把迪斯科变成了一种叛逆的符号,并不断加入各种亚文化元素(反宗教的、同性恋的等等),终于炼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流行神功”,且屡试不爽。


借由《Like a Virgin》的热潮,一鼓作气,1986年,麦当娜推出了专辑《True Blue》,全球销量超过2500万,打破28个国家的销售纪录,不但成为当年全球销量最高的专辑,也让麦当娜成为八十年代最畅销的女歌手。




然而,1986年美国国内最畅销的女歌手却是初出茅庐的惠特尼·休斯顿。她的首张同名专辑累积14周登顶专辑榜,最后让惠特尼·休斯顿成为第一位获得年度销量冠军的女歌手。


MTV继续推波助澜。


《True Blue》疯卖一年后,迈克尔·杰克逊卷土重来,推出了《颤栗》之后的有一张巨作《Bad》,并配上如电影般精彩的超长音乐视频,原本想再创个纪录,结果却让唱片公司有点失望。


《Bad》的全球销量还不错,但美国本土销量却并不是那年最好的。



MTV不仅仅捧红了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也捧红了很多“视觉系”的艺人,当时的“小鲜肉+CP”组合Wham!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Wham!凭借专辑《Make It Big》成功打入美国市场,销量高达600万张,隔年,他们完成了全球瞩目的一大壮举↓



1986年,Wham!解散,乔治·迈克尔单飞,1988年,乔治·迈克尔发行首张个人专辑《Faith》,成为当年美国最畅销的专辑,先后获得12周冠军和累积51周TOP10。


1989年,八十年代最后一年,麦当娜发行了《Like a Prayer》,从歌词到MV,都把“话题”做到了极致,也把自己推上了事业的顶峰——《Like a Prayer》虽然销量并不太惊人,但好评如潮,而且帮麦当娜成功从“物质裱”转型为“圣母裱”。


《Like a Prayer》发行之后,麦当娜被MTV、Billboard和《音乐人》杂志(已经停刊)等媒体评为了“Artist of the Decade”,“十年最佳艺人”,八十年代的美国流行音乐盖棺定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