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流行乐坛 >未来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

未来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

2023-05-18 23:00:13

老瓶装新酒,装配式建筑再出发

“未来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的消息,让装配式建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现年79岁的黄汇,上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推动力量——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设计所任总建筑师,参与拼搏打造出我国装配式建筑最辉煌时期。

谈及装配式建筑发展话题,她开门见山:“应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像玩乐高一样拼装房子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预制部品部件精度特别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受气候条件制约小,建造速度快,可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节约劳动力并且提高建筑质量。

装配式建筑,曾是我国住宅产业化探索的最初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已实现7天盖一层楼。”黄汇回忆,当时在以政府为主体的体制下,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多种住宅产业化的生产链。尽管各地工业化水平不同、原料不同、拼缝及节点做法不同,但产品差异不大。北京、上海、天津、四川、湖南、浙江等都有各自的产品体系,也都建设了一些居住小区。北京市住宅建设总公司所属的第三构件制造厂,一度在生产能力和技术方面成为亚洲最先进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成片建设的居住小区内,北京建成了约1000多万平方米的多层及高层住宅,并拥有专业基本齐全的设计、生产、建造实体和研发平台。北京较早的外交公寓就采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双向框架结构。

“当时我国的建筑标准化和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距甚小。尤其是在建筑购配件预制和安装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黄汇说。

实现因地制宜还缺研发

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遭遇“滑铁卢”——生产线都被悄然拆除了,同一时期,全国的装配式住宅也几乎瞬间消失。

除了商品住宅个性化、欧化和豪华的市场需求浪潮冲击,一个重要原因是住宅防水等技术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在黄汇看来,“也许,对装配式住宅的抗震能力研究不足以及引进苏联的装配式建筑而没有本土化是根本性的死因。”

据住建部数据,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所占比例仅5%,在德国、新加坡等,装配式建筑占到80%左右,尤其在多地震国家日本,日本前田、丰田等大企业在引进了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技术后,大力进行二次研发实现本土化,提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口号,花大力气培训技术工人,使产品精致化,并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2007年以后,我国开始新一轮的住宅产业化。